实验目标:通过橘子的沉浮现象,让孩子观察密度与浮力的关系,培养科学探究兴趣!
材料准备
-
1个大玻璃杯(装满清水)
-
1个带皮的橘子
-
1个剥了皮的橘子
-
盐(可选,用于拓展实验)
-
毛巾(擦水用,安全防滑)
实验步骤
🌊 第一步:猜一猜!
-
提问互动:
“宝贝,你觉得橘子放进水里会浮起来还是沉下去呢?”
(鼓励孩子大胆猜想,记录答案)
🍊 第二步:带皮橘子实验
-
将带皮的橘子轻轻放入水中。
-
观察现象:橘子像小船一样浮在水面!
-
引导提问:
“为什么橘子能浮起来?它的皮有什么秘密?”
🍊 第三步:剥皮橘子实验
-
捞出带皮橘子,放入剥了皮的橘子。
-
观察现象:橘子“扑通”沉到水底!
-
对比思考:
“为什么剥了皮就沉下去了?”
🔍 科学揭秘(家长引导版)
给孩子的比喻:
-
橘子皮是“救生衣”:橘皮上有许多小气泡(放大图片或用手电筒照橘皮观察),像救生圈一样托起橘子。
-
密度小游戏:
“水的密度像一群手拉手的小朋友,带皮橘子(密度小)能轻松‘躺’在水面;剥皮后变‘重’了(密度大),就挤不过水,只能沉下去啦!”
拓展实验(7岁以上):
-
盐水浮力挑战:往清水里加5勺盐,搅拌溶解,再放入剥皮橘子,观察是否浮起!
-
原理延伸:盐让水变“稠”(密度变大),浮力更强,橘子就可能浮起来啦!
⚠️ 安全与提示
-
实验时轻拿轻放,避免水洒出。
-
剥橘子时可由家长协助,防止果皮划手。
-
如果橘子浮沉不明显,换小一点的橘子或调整水量。
💡 延伸思考
-
试试其他水果:苹果带皮和削皮后会怎样?香蕉呢?
-
创意挑战:
“如果橘子皮戳几个小洞,它还会浮起来吗?”
“用半杯水和半杯油,橘子会停在中间吗?”
小科学家记录表(家长可打印)
实验步骤 | 孩子猜想 | 实际结果 |
---|---|---|
带皮橘子 | ||
剥皮橘子 | ||
盐水实验 |
快带孩子动手探索,让科学像橘子一样有趣吧! 🧡🔬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
评论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