🌈 实验一:光影彩虹剧场(室内版)
材料:镜子1面、浅水盆(或深盘)、白纸1张、手电筒(手机闪光灯)
操作步骤:
-
将水盆装至1/3清水,镜子斜靠在水盆边缘(半浸水中,半露空气)。
-
关闭房间灯光,用手电筒斜照水面上的镜面。
-
手持白纸在光线反射路径上移动,捕捉彩虹光斑。
科学原理:
水中镜子形成「水-空气-镜面」多层介质,光线发生折射→反射→折射,不同颜色光波分离(色散现象)。
引导思考:
-
为什么彩虹颜色顺序和天上的相同?(红光折射率最小)
-
如何让彩虹变得更大更清晰?(调整纸的距离或镜子角度)
🌞 实验二:日光彩虹工程师(户外版)
材料:镜子1面、水杯、白纸
操作步骤:
-
将镜子直立插入水杯中,水面覆盖镜面1/2高度。
-
在阳光充足处,调整杯子角度使阳光同时照射水面和镜面。
-
用白纸承接反射光,观察水面与镜面交界处的彩色光带。
科学原理:
水面与镜面形成「双重反射路径」,水层厚度差异导致光程差,引发干涉与色散的叠加效应。
探索任务:
-
尝试向水中滴入1滴牛奶,彩虹会更明显吗?(悬浮颗粒增强散射)
-
快速晃动镜子,彩虹会消失吗?(破坏稳定光路)
🔍 安全与优化提示
-
使用塑料镜或粘贴防爆膜的镜子更安全
-
户外实验选择柔和的早晨/傍晚阳光
-
白纸可替换为纯色床单或硬纸板增加对比度
🧠 认知拓展
用「光的赛跑」比喻色散:
“不同颜色的光像穿不同颜色运动鞋的小朋友,在水中跑步时速度不一样,最后在白纸上排成了彩虹队伍!”
通过这两个实验,孩子既能理解基础光学原理,又能通过变量调整培养科学探究思维。3-6岁侧重观察颜色变化,7岁以上可深入讨论波长与折射率关系。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
评论(0)